【网络中国节•端午节】这里,放“粽”才情,给你一个诗意端午

北流市融媒体中心
2022-06-02 09:07:58

图片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又一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愿大家

端午安康


图片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风土记》中的记载,可能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但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它是欧阳修眼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动人景致,也有着苏轼笔下,“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古老民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浓缩了人们遵从自然律令,趋吉避害的生活智慧,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图片


有人说,端午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有人说,端午与东汉孝女曹娥有关,还有人认为,端午是追忆冤魂、纪念舍生忘死直言纳谏的伍子胥。


无论端午的起源是哪一说,这一天,中国人追先怀古,都是对历史先贤的致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在这代代传承中绵延千年


今天,你是已经回到家中陪伴亲人,还是仍在异乡想念故乡,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因为团聚或思念,而心生力量。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古人们是怎样欢度端午佳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跟着诗词,与诗人们一起放“粽”才情吧!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食角黍怀江陵》

宋·项安世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

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古人就是这样过端午的,吃粽子,吃盐梅,沐雨更衣,挂艾草,看龙舟,好不快活!


端午,端午,端起吉祥,放下烦忧,端午节,祝福各位朋友幸福安康。




作者:梁小凤

0

相关专题
专题|网络中国节

精彩评论( 0

在这里,看见大美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