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北流市委党史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北流镇河泉村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实地接受红色教育。
在河泉村革命纪念馆,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革命先烈工作生活遗址,聆听红七军的后代讲述革命前辈当年在河泉村开展革命活动的红色故事,让大家受到强烈震撼,肃然起敬。河泉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北流著名的革命老区。广州起义失败后,1928年1月,朱锡昂、俞作豫、朱光受党组织委派从香港回到北流以黎家庄为据点重建广西党组织,附近的俞家舍(华丰号)、竹围彭屋祠堂、河泉石堰等便成为特委联络和开展工作的重要站点。由于石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较安全,且离黎家庄不远,俞作豫便把印发传单的任务交由竹围彭屋的彭承汶负责。彭承汶用簟箩担着纸和油墨到与他家隔江相望的河泉村钟二家去印,每次只去两人,走小路,不搭渡船,印完后趁天黑又用箩筐担出用竹排渡江运到黎家庄。
后来俞作豫组织领导建立农民自卫军,竹围彭屋、河泉村和九代坡的群众积极参加,并跟随李明瑞、俞作豫参加广西白色、龙州起义。当时参加红七、红八军的北流人有六、七百人,最后能活着至全国解放的,仅有钟夫翔、潘兆昌、彭承汶等几个人,大多长眠在左右江畔。
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不仅深入了解了北流革命历史,深切感受到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中作出的贡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北流党史研究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通讯员|王祥丽
编辑|杨光登
校对|陈容坤
责编|麦流源
监制|顾彬
北流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投稿邮箱|blrmt1227@163.com
★大美北流拥有此文版权, 各公众号或网站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大美北流,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精彩评论( 0 )